【52监测网讯】第208期 密贴下穿既有运营车站暗挖建造技术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208期 《密贴下穿既有运营车站暗挖建造技术》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苟明中 目录 一、成都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二、8号线倪家桥站下穿既有1号线车站 三、8号线双桥路站下穿既有4号线车站 内容介绍 一、成都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成都市位于龙门山山前冲洪积、冰水流沉积扇状平原——成都平原的东部边缘,成都西部为川西平原,东部为红色丘陵,龙泉山脉将平原和丘陵截然分成东西两半,平原西北部临近龙门山区,地势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 2.成都地铁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成都地处岷江冲积区,富水砂卵石地层,地层具有“三高”特点。地下水位高(水位埋深2.0-5.0m),卵石含量高(高达60-70%,最大粒径达670mm),卵石单轴抗压强度高(50-150MPa) 。冲积层为厚度大、高水位饱水砂卵石地层,国内罕见。下伏基岩白垩系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三个水文地质分区,分别为:西部强富水区、中部中等富水区和东部贫水区。 二、8号线倪家桥站下穿既有1号线车站 1.概况 成都8号线一期工程起于谢家桥站,止于十里店站,线路全长约28.8km,均为地下线,共设站24座,其中换乘站10座。采用6辆A型车编组,2016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 倪家桥站是8号线、既有1号线、18号线的三线换乘站,1号线、18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车站,8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站。8号线需要下穿1号线车站结构,未预留换乘和下穿条件,采用暗挖法施工。 双桥路站是8号线、既有4号线换乘站,4号线为地下两层车站,8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站。8号线需要下穿4号线车站结构,未预留换乘和下穿条件,采用暗挖法施工。 倪家桥站是8号线、既有1号线、18号线的三线换乘站,1号线、18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车站,8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站。1号线为标准站,未预留换乘条件,8号线需要下穿1号线车站结构,从西往东采用暗挖法施工。 2.地质条件 • 地质条件:暗挖段上半部为中密卵石土层,下半部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位于暗挖底板下2~3m。 3.施工工序 4.隧道支护参数 5.施工过程力学分析 新隧道密贴下穿既有车站的施工过程力学行为 1)基于数值模拟的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 2)基于模型试验的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 3)基于现场测试的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 6.列车振动影响分析 经理论和现场测试,既有列车荷载对密贴下穿结构的动力影响规律 1)新建通道结构受上覆地铁车站列车动载影响的强弱顺序为:顶板>中墙>侧墙 > 底板。 2)振动响应集中在40-160Hz频段,且在60Hz左右达到峰值。随着车速增加,动力响应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 从40提升至60km/h的增幅明显大于60提升至80km/h。 3)双向会车工况相较于单向行车工况,新建通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叠加效应并不明显。 4)在本工程密贴结构中,低频振动荷载的动力响应比高频荷载的动力响应更为强烈。 7.实施结果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1号线既有地铁车站轨道最终变形曲线,各监测点最终沉降: 左线内外轨道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4.84mm、4.74mm; 右线内外轨道最大沉降值分别为 4.52mm、3.75mm; 变形均小于 预警值 6mm,在控制变形标准范围内。 三、8号线双桥路站下穿既有4号线车站 1.概况 双桥路站与既有地铁4号线呈“十字交叉”,8号线车站位于既有地铁4号线车站下方,两者采用换乘厅换乘,下穿4号线部分采用平顶直墙暗挖法施工。 2.施工工序 基于既有线监测数据,从安全、工期、施工便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对开挖工序十步分步开挖 3.现场施工情况 《密贴下穿既有运营车站暗挖建造技术》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苟明中 注:本内容仅供个人研学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