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监测网】第147期 基于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探讨
![]() 52监测网专家报告分享-第147期 《基于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探讨》 韩志鹏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城铁公司 前言:本篇探讨基于理论和项目实践论证,探讨范围主要为地铁站后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和应用,包含一部分设计阶段的工作。 内容介绍 一、为什么需要精细化管理 1.地铁管理现状 设计方的困难 施工方存在的困难 2.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 细化方案:减少方案变化(减少专业间冲突;减少遗漏、返工;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加强空间利用率); • 细化沟通:加强协同配合(合理安排作业顺序;及时体现工作调整;提升各方面沟通效率;快速处理问题反馈); • 细化管理:节约资源提升效益(提前处理潜在问题;信息传递直观明了;合理分配实施资源;确保安全提升质量); 二、如何结合BIM进行精细化 1.BIM的特性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设施设备物理特征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化表达。 数字化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开始前,通过软件将项目特征录入,形成具有项目完成时各项参数信息的三维模型) • 可视化特性-集成二位图纸平立剖、详图、说明、材料等信息,外在表现为三维模型; • 联动性-多专业信息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同时体现; • 模拟性-可做物理条件分析,模拟、测试、改动不影响实体工程; • 共享性-全生命周期通用,阶段间、阶段内信息互通; 2.使用BIM进行精细化的思路 在线协同平台 工作背景:以协同平台作为沟通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的桥梁,配合BIM技术应用解决矛盾。 • 减少变化-协同设计、场地布置模型、图模核对、结构核查、方案优化等应用; • 提升效益-二次砌筑预留、剖面出图、装配式施工等应用; 三、结合BIM精细化管理案例 以厦门地铁3号线为例 本项目BIM模型从设计阶段到竣工移交阶段,均在协同平台上完成的模型流转工作。 变动实时体现 • 一方模型调整时其他参与单位可立即发现,避免仍使用旧版模型造成返工; 全员协同工作 • 实现了全生命周期全单位参与工作,使工作过程考虑更加全面周到; 正向设计&传统设计 场地布置 场地移交前,由机电工程师在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编制场地布置方案,依照方案建模,参考设计模型进行调整以减少对正式工程的影响,最终形成场地布置模型,将最终模型反馈至场地布置方案,纸质方案与模型报监理设计审核。 场地布置的主要工作包括车站外布置、三临布置、样板布置。 • 车站外布置:包括临时出入口、围挡、茶水间、休息室等; • 三临布置:主要为临时供水、临时用电、安全防护、通风照明、废料区等; • 样板布置:主要为各专业样板墙; 模型布置 图模核对 由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共同参与, 核对非正向设计车站蓝图与BIM模型的偏差。 • 工作原因:存在设计模型与蓝图不一致的可能;存在专业间方案冲突的可能;BIM模型没有作为施工依据的法定身份; • 工作目的:消除蓝图与模型的偏差;解决冲突问题;通过监理与设计的确认,使BIM模型具有指导施工的效力; • 工作内容:记录蓝图与模型的偏差;记录冲突问题;设计逐项回复明确调整方案 结构核查 分为三维扫描和人工测量两种方法(结构核查工作在场地移交后进行,主要工作内容为核查已移交场地与已接收土建模型的偏差,核查对象为主要为梁、板、柱、预留预埋) • 三维扫描:使用三维扫描技术建立车站结构点云模型,对比BIM模型生成扫描对比报告,对比结构偏差。 • 人工测量:使用激光测距仪、卷尺等设备,配合轻量化BIM模型,现场核对偏差。 设计方案 信息完善、剖面出图、(二次砌筑)孔洞预留… 装配式施工 也叫工厂预制化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将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再加工的大型设施设备改为提前在工厂完成加工,形成部件,运送至现场,仅采用栓接方式拼装为整体的过程,使用装配式施工工艺主要为应对以下四大情况。 • 现场环境复杂、场地移交滞后、加工危险较大、赶工抢工; 可降低风险、提升质量、节省工期。 现场巡检 • 现场巡检是指利用平板电脑与轻量化模型,在施工现场对比BIM模型与实体,判断BIM落地应用质量的过程; • 现场巡检通常由业主(设计管理、建设管理、运营管理)、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几方共同参加; • 现场巡检目的主要是检查施工过程是否严格按照BIM指导,检查BIM落地应用是否符合要求 • 现场巡检发现的不一致问题全部当场确定责任方,确认整改方式,通过监理通知单及整改情况回复完善流程,将问题整改闭环,避免扯皮推诿拖延问题整改进度。 平台应用 基于BIM的在线管理平台 • 项目模型管理:模型附带所有施工安装信息,可在线浏览、查看项目整体情况,平台上其他管理与应用均基于此模型进行; • 巡检问题管理:多专业信息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同时体现可在问题详细中完成责任提醒、整改期限指定、整改结果上传、整改结果审核、问题关闭等处理流程,实现快速处理问题; • 项目动态信息:根据项目进度,实时在平台上更新项目信息、工程进度、相关文件等情况,实现实时共享项目动态; • 影像资料记录:上传项目视频、图片等资料,记录项目施工过程 四、总结与展望 当前面临的困难 1.难以组织协同-地铁项目由于高度集成关系,BIM应用最好由业主组织,各方参与,统一接收指挥,协同完成工作,才能重视沟通,齐头并进。缺少统一带头人,则各单位只考虑自己利益,影响大局。但目前国内项目少有能真正做好协同工作的。 2.BIM意识淡薄-部分管理及施工人员BIM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仍会私自修改调整经BIM优化之后的方案,有的BIM方案可能在单专业角度看不是最优的,但实际是经综合考虑的结果,私改方案最终仍会返工重建。其中也不排除部分BIM方案不如现场调整结果,所以一方面BIM意识需要加强,另一方面施工经验也有待提高。 3.模型现实有别-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模型和现实的差别,有的方案能在模型中体现,但现实做不出来,有的方案现实能做出来,模型中却无法搭建,这主要是由施工误差积累和软件的仿真自由度不足造成的,需留心此种情况避免因此造成方案调整与返工。 结语:总体来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在BIM上相关的标准规章会越来越健全,正如CAD代替图纸,不难预料以后BIM将代替CAD,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和迈入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可以始终保持信心,做好迎接新时代背景下机遇与挑战的准备。 《基于BIM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探讨》 韩志鹏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城铁公司 注:本文内容仅用来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2019-12-05
2021-07-07
2021-06-29
2021-09-06
2021-09-07
请发表评论